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陆启飞 通讯员 王冬梅)8月6日,凌晨1点的蓬莱北沟镇吕冯村,平日里安静的一户小院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看上去比过年还要热闹。这么多人聚集在此,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见证在这个小院里长大的运动员冯彬的奥运突破盛况。
冯彬的父亲冯月勤和母亲刘艳萍,早早地将电视节目调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等待观看奥运会赛况的直播。十几年前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家那个大大咧咧的姑娘,会有今天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
凌晨2点半,巴黎奥运会女子铁饼决赛正式开始,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坐在前排中间的冯彬的父母更是紧盯屏幕,等待女儿的出场。随着铁饼一次次从冯彬手中掷出,现场的欢呼声也是一阵又一阵,冯彬的母亲为了确定女儿的成绩,更是好几次摘下眼镜,凑上前去一遍遍确认……
冯彬最终以67.51米的成绩获得银牌,不仅追平了我国在该项目上的最好奥运成绩,也让蓬莱区实现了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冯彬尽力了!我对这个结果挺满意的!”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盯着屏幕的刘艳萍,面对这一结果,激动得语无伦次。
所有奥运成绩取得的背后,都是运动员的艰辛付出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冯彬同样如此。谈到冯彬如何走上体育这条路时,刘艳萍感受最为深刻,“当时我们没考虑让她走体育这条路,因为她当时学习也特别好,在班里还是前三名,所以当时教练说她适合走体育时,我们也是有点顾虑的。为了这个事,蓬莱竞技体育学校教练王君先来了俺家不知道多少趟。”刘艳萍回忆道。
后来,在教练的不断说服下,征求了冯彬自己的意见后,父母决定先让她试试。刚开始的时候,训练的日子枯燥而单调,冯彬每天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耗在运动场上,本来白白净净的孩子晒得又黑又瘦。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下去哪行?刘艳萍心疼孩子,就从体校把孩子接回去了。王君先又来村里领孩子,刘艳萍拗不过女儿的坚持,只得同意她回去。后来,她索性就在体育场附近的山东汽车改装厂找了份搬运汽车零部件的工作,为的是每天能够在下班之后到现场看孩子一眼。
一条高弹裤子,一件长袖速干,一件短袖T恤,这是铁饼运动员一年四季训练时的标配。冬天,依靠一件长袖抵御严寒;夏天,依靠一件长袖防御室外毒辣的太阳。爱美的冯彬被晒得黢黑,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因为这是训练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日常。
在铁饼训练过程中,运动鞋是易耗品,因为投掷时需要用右脚发力,冯彬右脚的鞋底处经常被磨出窟窿。刘艳萍清楚地记得,刚进入蓬莱体校那段时间,冯彬每个月回家,都要背回一堆鞋子,刚开始刘艳萍还直抱怨,这孩子穿鞋怎么这么费?当她得知闺女一天4小时到6个小时都要耗在运动场上时,刘艳萍落泪了,她把闺女穿过的鞋子悄悄拿到修鞋摊上补一下,自己和老公下地的时候还可以再接着穿。
从十二岁离家被选入蓬莱体校参加集训,到被选拔进入烟台体校、进入国家队,再到参加国内外各项赛事,冯彬终于在三十周岁这年,实现了三十而立,拿到了奥运会的银牌。不过在她和家人看来,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