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已过去大半个月,美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郑钦文在前两轮比赛中逆转获胜,成功晋级女单32强。与她相关的话题不断,尤其是所谓父母花费2000万元“自费”参赛的传言,这一谣言为何仍持续流传?
面对有关“父母花费2000万”的说法,郑钦文近期做出回应:“我也不清楚这是真是假,如果我们家真的那么有钱,那我就不会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了。”在巴黎奥运会上,她击败了包括世界第一斯瓦泰克在内的多位强者,为中国赢得了首个女子网球单打奥运冠军,举国欢庆。
然而,在这幸福祥和的时刻,一些与之格格不入的言论涌现。例如,有人声称郑钦文父母在培养她的过程中花费巨大,甚至说她放弃职业赛事、奖金和积分,“自费”参赛。这些言论与郑钦文曾表达的“爱国情怀”相结合,让一些人产生误解,觉得国家没有为她的成功付出,却从中获得了荣耀,进一步引发对体制和腐败的质疑。原本作为一项荣耀的成就,竟被扭曲成攻击相关部门的工具。
事实究竟如何?郑钦文的成长过程与相关部门没有任何联系吗?事实上,自2017年加入湖北省网球队以来,郑钦文就得到了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资助她赴海外参加职业赛事,目标是培养类似李娜的运动员。在她不足15岁时,就已经开始受到专业训练。自2019年起,她长期在西班牙接受系统训练,并在国际比赛中逐步取得成绩。2022年时,武汉市体育局及湖北省体育局联手承担了她的后勤保障,全力支持她追逐大满贯的梦想。
展开全文
郑钦文的成功不仅归功于个人的努力,政府的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举国体制为许多出色但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提供了更多机会,而与此不同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运动员往往需要依靠家庭资金或自己去寻求赞助,压力颇大。
中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与政府的协助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地方体育局追求政绩,而这些政绩来自运动员的优异表现,因此,他们期望能涌现出越来越多如郑钦文这样的优秀人才,以便申请更多财政支持,继续培养体育人才。运动员的成功与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自然愿意全力支持有潜力的孩子。
各地体育局关注的项目有所不同,例如广东侧重跳水,浙江偏重游泳,而湖北则重视网球。由于湖北省有过李娜这一“大满贯”运动员,当地自然会更加关注网球,培养出郑钦文这样的新星。如果某些地方的热门项目在当地冷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前往更重视该项目的地区寻求帮助,各地体育局也期待能够招募全国的人才。
总之,为什么每当中国传来好消息时,网络上却会出现一系列负面评论,并且最终指向政府的“失误”?究竟是谁在故意引导舆论,制造民众与官方的对立?再次提醒大家: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务必要保持警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