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选手的世界杯减重战役
在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进行之际,格斗界正在上演另一场无声的战争。UFC选手达斯汀·普瓦里尔近日在社交媒体爆料:"我的减重过程比世界杯点球大战还刺激"——这引发了人们对格斗运动员赛前减重这一隐秘战场的关注。
脱水还是科学?当代减重技术进化史
"十年前我们基本都在用原始脱水法,"现任ONE冠军赛营养顾问马克·史密斯透露,"现在的运动员会使用阶段式减重策略,配合低温桑拿和电解质调控等技术。"确实,随着运动科学的发展,选手们不再需要像2002年世界杯期间的罗纳尔多那样,靠极端节食控制体形。
- 赛前8周:开始调整基础代谢率
- 赛前4周:启动渐进式脱水
- 最后72小时:使用"碳负荷"技巧

"我们看到有些选手会在称重后24小时内恢复超过10%的体重,"运动医学专家丽莎·陈博士警告说,"这种过山车式的体重波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其风险不亚于足球运动员的脑震荡问题。"
世界杯给格斗减重的启示
有趣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格斗团队开始借鉴足球俱乐部的管理模式。曼城队的营养团队就曾与UFC合作,将其球员在欧洲杯期间的旅行营养方案改良后用于格斗选手的海外比赛。
不过争议依然存在。就像VAR技术改变了世界杯一样,有人呼吁格斗赛事应该采用日常体重分级制度。但反对者认为,减重战术本身就是格斗文化的一部分,"就像足球场上的战术犯规"。